“公共泳池会不会传染性病?”每到夏季,这个疑问总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。有人担心泳池水混杂着他人分泌物,有人害怕共用更衣柜会间接接触病原体。对此,多位皮肤性病科专家明确表示:规范消毒的公共泳池传染性病的概率几乎为零,但需警惕其他健康风险。
上海长虹医院介绍:性病病原体在泳池中“活不过3秒”
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、血液和母婴传播,其病原体对环境极为敏感。以常见性病为例:
梅毒螺旋体:作为厌氧微生物,离开人体后数分钟即死亡,普通消毒剂(如泳池含氯消毒剂)可瞬间杀灭。
淋球菌:在干燥环境中仅能存活1-2小时,泳池中的次氯酸会破坏其细胞壁,使其失去传染性。
HIV病毒:对消毒剂高度敏感,在含氯消毒液中数秒内失活,且无法通过完整皮肤或消化道感染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吴焱指出:“性病患者皮肤黏膜免疫力差,泳池中的氯会刺激病灶加重病情,因此患者通常不会选择患病期间游泳。即使有病原体排入水中,也会被数千吨池水稀释至极低浓度,难以构成感染条件。”
上海长虹医院介绍:泳池真正风险:真菌与寄生虫感染
虽然性病传播风险极低,但公共泳池仍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:
足癣(脚气):感染者赤脚行走时,皮屑中的真菌可污染地面,他人接触后易引发趾间糜烂、瘙痒。建议穿防水拖鞋,游泳后用抗真菌沐浴露清洗。
腺病毒感染:池水中的病毒可通过眼结膜侵入,引发咽结膜热(发热、咽痛、结膜充血)。佩戴密封性好的泳镜、避免呛水可有效预防。
疥螨感染:若泳池提供的浴巾、浮板消毒不彻底,可能传播疥螨,导致皮肤出现丘疹、夜间剧痒。自备个人用品、使用前用热水浸泡可降低风险。
上海长虹医院介绍:科学防护:三招远离泳池隐患
选择正规场馆:查看泳池是否公示水质检测报告,余氯浓度应保持在0.3-1.0mg/L,pH值7.2-7.8。
保护皮肤屏障:游泳前涂抹防水型防晒霜,减少氯对皮肤的刺激;游泳后立即淋浴,用温和护肤品修复。
避免伤口接触:开放性伤口需用防水敷料包裹,若池水浑浊或有刺激性气味,应立即上岸。
上海长虹医院温馨提醒:“泳池传播性病是典型的‘都市传说’。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陆海英强调,“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忽视个人卫生和泳池消毒规范的行为。只要选择合规场馆、做好自我防护,完全可以安心享受夏日清凉。”
联系电话:021-56506666 地址: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18号(中环线内 天山路与哈密路交叉口)
沪ICP备1600217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256号 长医广【2025】第03-03-G005号